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建成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有机毒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同时,不断拓展环保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又取得了重大突破。3月10日,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承担的水环境生态修复和饮用水源有机毒物处理两套中试平台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针对我国湖泊与河流等流域水环境富营养化和饮用水源有机毒物污染的严峻形势,从2002年10月起,江苏省环科院联合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省科技厅和环保厅的资助下,先后投资550万元,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经过两年多的科技攻关,分别建成了两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试平台,并对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开发和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650平方米的水环境生态修复中试平台建设中,科研人员成功借鉴了国内外相关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并充分考虑到平台的实用性,相继建成了集人工河流、温室、微宇宙、自动监控系统于一体的研究平台。依托该中试平台,可以研究探讨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机理、开发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对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中试规模的验证试验。在该中试平台建设中,科研人员相继开发出以微生物———植物为主的多级串连系统水质强化净化和水生植被修复等关键技术,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为大规模开展湖泊与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技术支撑。 饮用水源有机毒物处理中试平台,全方位采用目前国内外的主流工艺和新技术,可根据原水水质有针对性地形成至少16种以上去除饮用水微量有机毒物的组合工艺。该平台可用于研究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及纳滤、光催化氧化、树脂吸附等新技术对有机毒物的去除效果及技术经济比较;模拟各种水源水,对组合工艺进行研究,为水厂选取工艺路线、确定技术参数提供参考;建成的中试平台具有技术先进实用、自动化程度高、可扩展性好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同类新技术的中试研究、参数优化及实际过程的模拟,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 在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新建起来的这两套中试平台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以中科院院士赵其国研究员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水环境生态修复中试平台具有可调控、可组装、可全程连续监测等特点,可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因子,能广泛用于同类新技术的中试研究、参数优化及实际过程的模拟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饮用水源有机毒物处理中试平台复合了多种工艺单元,可以根据原水水质有针对性地形成多种组合工艺,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工艺较齐全的饮用水处理工艺试验平台,可为受污染水源地区饮用水处理工艺选择提供有效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研发的中试平台和实用治理技术,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模拟湖泊在规模、生态控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